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海博思创全新推出HyperBlock M:以客户为中心,重新定义全球储能新格局

2025-05-21 17:58:19 来源:海博思创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在技术迭代迅猛的储能行业,海博思创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不盲目追求最新电池规格,而是深入洞察全球客户的长远需求,致力于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以创新驱动储能价值新生。

  海博思创在今年5月德国慕尼黑的欧洲智慧能源展上全新推出MagicBlock平台,以及平台下的HyperBlock M产品,其作为一款灵活高效的大型储能系统产品,彻底颠覆了储能系统的设计、部署与管理模式,以卓越的模块化设计和适应性,满足多样化的能源需求,为全球储能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海博思创海外大型储能系统高级产品经理杨恒表示,HyperBlock M是公司秉持全球合作与客户至上理念的结晶。“我们深入欧洲、中东、非洲、北美及亚太地区,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广泛交流,获取了推动产品迭代的宝贵反馈,确保产品精准契合客户需求,”杨恒说,“客户反馈高度一致:他们希望解决方案能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更强的安全性、更优的效率,以及灵活的扩展能力。”

  基于这些核心诉求,海博思创从零开始重塑产品平台。MagicBlock平台摒弃单一电芯或PCS的限制,提供灵活的系统架构,可根据项目需求自由配置,广泛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调频调峰或独立储能电站等场景。

  革新集装箱储能设计

  HyperBlock M的突破性创新之一,是将行业通用的20英尺集装箱精简为10英尺标准单元,显著提升运输效率,简化在物流条件受限地区的项目部署。在“大即是好”的行业趋势下,这一设计看似逆势而行,但海博思创认为,在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20英尺集装箱常需特殊许可,运输延误频发。HyperBlock M的紧凑模块化设计无需复杂拆装,部署更快捷、更经济。

  这一创新远不止尺寸优化。HyperBlock M采用人性化设计,配备前置气流系统、顶部热管理模块和便捷的维护界面,实现更高的模块化程度和操作便捷性。即使在空间狭小的场景,也支持肩并肩、背靠背的灵活安装,最大化提升场地利用率。

  灵活适配,专注回报

  HyperBlock M不仅是一个储能产品,更是一个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综合平台。它既可作为直流侧解决方案,也可作为交钥匙交流集成单元,直接提供内置组串式PCS的交直流一体机,并提供定制化的中压变电站方案。

  海博思创全面升级了热管理系统和高压架构,显著降低辅助电力负荷,为项目开发商优化资本支出和长期运营成本提供关键支持。对于4小时、8小时甚至12小时储能时长的客户,这些设计优化能大幅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

  平台搭载全新400kW PCS与实时性能监控系统,可主动追踪放电容量、往返效率及电池健康状态(SoH)等关键指标。我们认为,客户需要的不仅是“即装即用”,更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保障,我们通过智能均衡算法和热管理技术,确保性能始终符合客户要求。

  运维新标杆

  运维能力往往是储能项目成败的关键。海博思创以数字化为核心,打造全新运维生态。每个HyperBlock M单元均可无线连接Web端和移动应用程序,支持客户远程监控性能、接收实时警报,并基于预测性分析自动安排维护工作,显著提升运营效率。

  海博思创的优秀设计不但体现在过硬的产品质量上,在管理和运营层面也展现出了巧思。HyperBlock M配备的智能巡检系统根据紧急程度和生命周期状态,对多站点进行运维优先级排序。例如,管理10到20个储能站点时,系统能精准指导团队前往何处、携带何种工具,在AI助力下实现最优解。

  为降低海外市场技术门槛,海博思创开发了语音交互AI专家助手HyperGenie(海博精灵),依托公司专有的大数据模型,融合200余个电站维修案例与50多位专家经验,提供多语言、步骤清晰的维护指导,即使是新手也能安全高效地完成复杂任务。

  面向未来的工程设计

  在硬件层面,海博思创研发了快速更换电池模块的工具,应对重达一吨以上的电池模块更换难题。传统叉车或手工操作耗时且风险高,而HyperBlock M的半自动化系统可在1小时内以最少人力完成模块替换,兼顾效率与安全。

  从运维支持到早期故障检测和自动诊断,HyperBlock M优化了从安装到长期服务的全链条运营,真正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一个平台,无限可能

  HyperBlock M不仅是一款产品,更代表了储能系统设计理念的深刻变革。它围绕人、场景和性能构建,摒弃以电池为核心的传统思维,融入便携性、模块化和智能监控,精准响应全球储能市场的现实需求。

  “我们的客户在规划未来十年的能源战略,而非仅着眼于下一次部署,”杨恒表示,“HyperBlock M以灵活性、可视化和可靠性,赋予客户持续发展的信心。”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