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推荐 > 会展报道

2024第二届储能行业年会在京举办

2024-12-30 10:07:32 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创新驱动发展 技术引领未来”2024年12月28日,由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储能设备技术专委会和储能中国网主办,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支持的“2024第二届储能行业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旨在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探讨行业最新热点、痛点、先进技术及项目应用,回顾近年来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成果、技术特点和商业模式,展望下一步储能行业的发展路径,技术方向等行业趋势,促进新型储能产业科学技术交流和合作。会议通过专家主旨报告、主题演讲、高峰对话环节,围绕构网型储能发展及技术应用、储能电站智慧运营运维技术研讨、长时储能技术与液流电池储能发展现状、工商业储能年度回顾与展望和CNNES2024储能中国年度创新成果发布方面内容。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左晓文出席大会并致辞。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国网、南网、华能、国电投、中国电建、中国华电科工集团、天合光能、平高集团、华为、阳光电源、南瑞继保、宁德时代、远景能源、比亚迪、海博思创、融和元储、电规总院、国网新疆电科院、千帆翼数字能源、海得新能源、清安储能、新源智储、易事特、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中建八局、媒体等领导专家230余人参加。

  开幕主持

  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储能设备技术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IEEE PES储能技术委员会(中国)秘书长唐西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环能科技太阳能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秘书长张昕宇,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储能事业部总监王德科共同主持。

  嘉宾致辞

  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左晓文在致辞中表示,储能产业是国家战略,储能发展事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转型升级。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是1994年6月在民政部登记的成立的具有独立社团法人资格全国性社团组织,根据中央社会工作部2024年10月28日印发的中社办发【2024】20号文件精神,明确国家能源局为“协会”主要行业管理部门。

  他指出,立足电力行业、服务涉电企业、做好政府参谋是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的职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当前电力行业的主要工作,储能行业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要。下一步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储能设备技术专委会将围绕做好“电力”文章。一、要以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储能的主战场)建设开展行业服务工作;二、帮助先进储能设备技术做好技术、市场推广工作;三、做好储能设备技术专委会换届工作,优化专委会委员结构,进一步增强专委会凝聚力。

  上午主旨报告分享

  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IEEE PES储能技术委员会(中国)秘书长唐西胜主持,6位行业权威专家分别做主旨报告分享,对储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关键技术标准政策,电力系统转型与储能,新能源与储能协调发展探讨,面向高安全、高效率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储能多元场景解决方案和移动储能系统集成与发展等进行全面分析。

  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储能设备技术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分享了《储能是能量系统的标准配置,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支撑》主旨报告。他从以能量生产电力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角度剖析了当前储能市场的现状,对当前政策、竞争格局、行业趋势进行了分享,并对未来的技术趋势和国际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原副总工程师裴哲义分享《电力系统转型与储能》主旨报告,其中表示,目前我国储能系统并网整体安全运行情况良好,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可用系数达0.98。计划停运903次、单次平均计划停运 时长60.29h,非计划停运901次、单次平均非计划停运时长31.55h。电站关键设备、系统以及集成安装质量问题是导致电 站非计划停运的主要原因,非计划停运次数占比达80%以上。

  他建议,提高储能对电网稳定运行支撑能力,深入研究储能系统参与电力系统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的市场主体定位、价格形成机制和交易模式,通过建立市场机制,创新开展储能调峰辅助服务以及参与新能源消纳市场化交易,不断探索和完善储能商业模式,使新型储能健 康有序发展。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院综合处处长杨硕分享了《新能源与储能协调发展探讨》。其中他表示,作为绿色电量供应主体,新能源在整体电量供应严重不足时难以独立支撑电量缺额。新能源的有效容量远小于常规电源,在系统最需要电力支撑时的供应保障能力偏低。单纯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和提升占比不足以应对电量和电力供应保障挑战,需要提升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能力。未来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将对电力系统的消纳能力和新能源发电侧的支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他指出,新型储能将成为系统中重要的调节性资源。新型储能集中在西北和华北,这两者地区拥有全国新型储能的半数装机。构网型储能和构网型新能源协同配置,可提升新能源大基地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同时提出,引入“差价合约”模式,稳定“新能源+储能”投资者预期,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储能技术部雷浩东博士围绕《面向高安全、高效率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全面介绍了华能在智能分散式控制技术储能项目应用、构网型模块化PCS和串联型分散控制储能技术等方面技术及应用工程实践。

  天合储能全球产品负责人邓伟分享了《多元场景解决方案 引领全球储能未来》,他指出,到2023年,全球储能装机量预计实现三倍增长。多元市场环境,场景解决方案创新大有可为。天合储能以技术创新不断开发多场景储能解决方案,充分激发光储融合价值、引领全球新能源未来发展。

  作为场景化储能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天合储能致力于提供柔性组合和定制化的储能解决方案。天合长时储能解决方案,能够优化输电成本,减少设备升级扩容投资。在孤岛或并网困难地区,天合构网型弹性储能解决方案,可以主动识别电网异动,稳固电网电压波形及电能质量。对于装配交付灵活性要求较高的集散型储能应用场景,天合组串式解决方案扩容自由、运维智能,较集中式系统能量效率可提高4-5%。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种应用场景,天合储能在中国、欧洲、北美建立了三大系统集成中心协同,赋能生态圈,持续强化全球交付能力。

  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储能+解决方案总监刘皓分享了《移动储能系统集成与发展》。他介绍到平高集团储能主要聚焦储能系统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业务涵盖6种储能核心产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储能整体解决方案。截止目前建设运营超过15GWh的储能项目。

  刘皓并重点分享了平高储能在移动能量微仓、多功能移动能量仓、移动储能方舱的解决方案,同时对平高储能建设运营的储能项目实例进行技术应用分析。

  对话环节

  论坛对话环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太阳能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秘书长张昕宇主持,参加对话嘉宾分别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原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姚强、 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校友会理事长、原华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张晓朝、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储能分公司总经理葛文刚、天合储能全球产品负责人邓伟、北京和瑞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林、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杨文辉6位专家组成,分别对1、当下储能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挑战时什么,2、新能源配储、共享储能如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可持续发展,3、长时储能技术的机遇、挑战,4、在未来的新型储能行业发展过程中构网型技术将扮演什么角色,5、工商业储能的机会与挑战,在储能安全与消防系统方面的建议展开讨论。通过专家们的解读和分析,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收获匪浅,进一步加深了在新型电力系统下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构网技术标准、检测、认证和应用、长时储能、工商业光储融合、新能源配储与独立储能、储能全球化发展等方面理解与见解。


  CNNES2024储能中国年度创新成果发布

  “金储奖”系列颁奖盛典举行

  活动期间,隆重举行了CNNES2024储能中国年度创新成果发布“金储奖”系列榜单在京发布及颁奖盛典。

  “金储奖”系列公益评选表彰活动作为2024储能行业年会的核组成部分,重点表彰在新型储能行业年度品牌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典范企业而设立的重量级殊荣。是代表新型储能行业年度品牌建设的最高荣誉,在国内外具有强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业绩持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是最能代表我国新型储能品牌形象的优选企业。CNNES2024储能中国年度创新成果“金储奖”系列榜单设有“华储奖”、“金储奖”。组委会在新型储能行业组织开展评选征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产品创新、技术应用、品牌影响、行业贡献、社会责任为评选标准进行盘点,最终评定出获奖名单。

  “华储奖”是最具代表国家品牌形象的典范企业,其技术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在国际具有强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华储奖获奖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金储奖”是代表新型储能行业年度品牌建设的最高荣誉,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业绩持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行业优秀企业。

  “金储奖”企业类获奖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河南许继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晶科储能有限公司

  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液流储能发展有限公司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优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

  天津瑞源电气有限公司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天能储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金储奖”年度大奖获奖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承德新新钒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海得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清安储能技术(重庆)有限公司

  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协鑫储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

  河南许继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安徽优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千帆翼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天能储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金储奖”人物类获奖名单:

  年度人物

  高纪凡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小强 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总经理。

  唐远远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综合能源事业部党委书记、总经理

  施 婕 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贡献人物

  李响 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支持部部长

  创新人物

  任静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河南许继电力电子有限公司储能产品技术总监、变流产品技术部经理

  “金储奖”项目类获奖企业:

  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液流储能发展有限公司(蒙西电网包头百灵 5MW/20MWh 全钒液流储能项目)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海西克鲁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

  天津瑞源电气有限公司(瑞源河南3MW/6.11MWh项目)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综合能源事业部 (大唐潜江50MW/100MWh钠离子新能储能系统项目)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阿里60MW/120MWh构网项目)

  河南许继电力电子有限公司(湖北广水马寨村储能电站项目)

  下午主题报告分享

  下午的主题报告环节由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储能事业部总监王德科主持,12位行业专家、领军企业代表分别做主题报告分享,对新型储能发展形势、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构网型储能、长时储能技术及智能运营运维,工商业储能回顾与展望及储能电池技术进行全面分析。

  主题一:2024构网型储能、长时储能技术及智能运营运维

  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储能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姜晓霞带来了《热泵储能技术—长时储能新型解决方案》主题演讲,她表示,随着新能源渗透率及全社会用电量的不断提升,火电、水电、抽蓄等调节电源容量占比下降,亟须新型长时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补齐缺口。各类发电资源有效带载能力方面,10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可以媲美燃气及火电机组,在容量市场上的价值可观。热泵储能是一种通过热泵循环消纳谷/弃电,建立高低温差并储热和冷,用电高峰再通过温差驱动热机循环发电的规模化长时储能技术。热泵储能采用闭式循环,无需储存循环工质,是典型的卡诺电池技术。热泵储能扩容边际成本低、LCOS优势明显,可根据风光资源、电网关键节点灵活布置,并可提供媲美火电的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高度契合电力市场发展规则,有望成为未来长时储能技术的主要部署方式之一。

  国网新疆电科院电网技术研究所主管朱子民在《新型电力系统构网型装备技术在疆探索实践》主题演讲中表示,随着“十五五”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加快推进,新能源将开启新一轮快速增长模式,电网惯量、频率、电压等支撑能力持续下降,新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加剧。

  新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迫切需要电压、频率、惯量等方面的主动支撑。当前新疆已基于不同场景开展了构网型+(储能、风电、光伏、SVG)工程示范验证,加快推动疆电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下一步将以“推动构网型新能源/储能技术进步与规模化应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总体目标,按照“系统-场站-机组-检测”思路,围绕构网型容量配置与接入系统稳定性影响、场站运行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以及检测评估四个维度开展研究。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秘书长、国家级人才李建林在《新型储能技术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中指出电化学储能是发展最快,相对成熟的储能技术,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其技术经济性已经具备商业化拐点;长寿面、低成本、高转换效率、高安全是电池规模化应用的必要条件;储能系统辅助火电调频在三北、华北地区已经出现商机。他建议,在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新一代电池技术应早作布局。

  南瑞继保新型能源行业总监郑昌益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构网技术和实践》报告中表示,南瑞继保从研究电力系统角度出发,提出为新型电力系统打造理想电源的理念,深入研究电网支撑型控制技术,通过物理动模系统全面验证、再结合国内外行业动态最终定名为“构网型”,成功打造涵盖构网储能系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