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上海电气风光储一体化研讨会:探索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5-10-19 21:18:51 来源:电气风电

关键词:

新能源储能

  储能中国网获悉,10月19日,由电气风电主办的“风光储一体化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以“融合创新 质胜未来 共筑风光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题,汇聚150余位行业智库专家、学者、领军企业代表及产业链伙伴,共同探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风光储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为推动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行业智慧。

  服务国家战略

  打造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

  上海电气集团首席运营官,电气风电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电气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乔银平在开幕式上致辞。

  上海电气作为能源装备制造的“国家队”,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打造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为助力国家“2030年风光总装机达36亿千瓦”战略目标,上海电气已构建覆盖“风、光、储、氢、网、荷”的全产业链布局,并在新能源加绿色负荷、绿电直连等领域积极探索全新解决方案。

  上海电气以“提升产品可靠性、服务专业性”为核心抓手,围绕海陆基地、负荷中心分散式、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等应用场景,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全力应对“新能源电价全面市场化”的挑战。其中,在江苏滨海投运全球拖动能力最大的风电机组试验平台,在广东汕头打造集“风光储用”于一体的零碳园区示范项目,并携手海南客户开展深远海离网制氢示范,探索海上能源开发新模式。

  上海电气加速新能源业务的国际化布局。风电方面,在克罗地亚建成东欧最大、运行状态最优的风电场,通过“技术许可+产业本地化”模式,推动中国标准、技术和服务出海,已在阿曼等国家取得实质性突破,为中东、东亚、欧亚区域伙伴提供新能源开发解决方案。太阳能方面,携手全球伙伴,在迪拜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光伏复合项目,一举创下三项世界之最,让中国技术与方案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电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客户需求,以“提升产品可靠性,提升服务专业性”为抓手,为客户打造“好品质、可信赖”的装备产品与服务。近期,吉林洮南绿色甲醇项目实现国内首批国际双认证绿色甲醇量产,展现了上海电气在绿色燃料闭环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和整体技术方案实力。

  主动创新应对变革

  深化全球市场布局

  电气风电党委副书记、总裁王勇就中国装备企业如何应对行业变革与开拓海外市场分享了核心观点。

  面对新能源行业市场化交易、装机消纳与技术可靠性三大矛盾,企业应坚守“回归本源、可靠性优先”的产品理念,不盲目求大求快,尤其对海上大容量机组保持稳健发展节奏。

  整机企业应努力实现从设备供应商到能源运营服务商的角色转变,为客户提供涵盖发电、交易与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价值服务。

  在这样的趋势背景下,上海电气集团将充分发挥在火电、风电、输配电等领域的综合优势,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多元融合。

  在海外拓展方面,市场选择需精准避开地缘政治风险,依托国内成熟验证的产品与本地化能力建设,通过技术许可、共同投资、前端开发等差异化模式实现高质量出海。目前,电气风电已在中东等多地形成一揽子合作,不仅输出产品与产能,更致力于输出解决方案与中国标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杆项目。

  风光储技术协同:

  创新解决方案引领系统变革

  在风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专题分享环节,上海电气集团专家团队围绕风电、光伏、储能及综合能源融合四大领域展开深度研讨。

  风电领域专家重点解析了风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实践,结合深远海,沙戈荒,负荷区域分散式,绿电直连等多个场景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光伏技术专家聚焦客户应用痛点,分享了上海电气在沙戈荒、海光、交通、定制化场景等应用的解决方案。

  在储能技术板块,专家分别介绍了长时液流储能与锂电储能的技术特点及多元化应用场景,涵盖电网调峰、离网制氢、工商业微电网等创新实践。

  最后,系统集成专家从多能互补角度出发,结合江苏滨海零碳园区、海南深远海制氢等典型案例,展示了风光储一体化系统的技术融合与工程落地能力,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模板。

  本次研讨会展示了上海电气在风光储一体化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创新成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十五五”规划的推进,风光储一体化将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来,上海电气将继续强化技术融合与系统创新,深化全球市场合作,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新能源项目落地与绿色发展,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更多实践范例。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

Baidu
map